新闻中心
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亚游九游会一场生动诠释“文明”的全国性盛会在宁波举行志愿服务与文博碰撞博物馆如何做?
时间:2023-11-30 19:32点击量:


  亚游九游会在宁波,看见中国文明。11月28日,一场生动诠释“文明”的全国性盛会,正式拉开帷幕,由会工作部五局、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的2023年全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暨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在宁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及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文博机构的200多位相关负责人、从业人员共聚甬城,以“文博志愿”为关键词,开展为期3天的深度学习与分享。

  宁波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宁波人知书达礼、精神富足。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六连冠”全国文明城市,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邓晓东在开班致辞中说“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成为城市一张靓丽名片。宁波还是一座“爱心之城”“志愿之城”,目前宁波全市有220万注册志愿者,1.4万个志愿服务组织。

  近年来,宁波市文广旅游局以推动文旅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形成“专业队伍、基层网格队伍、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组成的文物保护人员力量体系,建立了15支志愿者队伍,有效纾解了宁波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业力量不足,保护管理触角难以全覆盖的困境。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辅橡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涌现出了宁波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大碶“漾公益”团队、东钱湖责任文保员队伍、“甬心”保国寺文化志愿队、世界遗产“小河长”联盟等等众多优秀的文博志愿队伍。十多年来,宁波的志愿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下讲述宁波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会工作部五局副局长张其胜在开班动员讲话中表示,我们的文博志愿服务事业,广大志愿者在积极守护和主动传承中华文明,就是在志愿守护着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今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推选活动中,单列文博志愿服务指标,进一步凸显了文博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态势,郑州博物馆志愿服务大队、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故事我来讲”少儿志愿服务项目、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入选,这些说明了,文博志愿服务事业已经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已经形成全社会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在11月28日开班现场,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组织的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向入选的37家博物馆颁发了证书。浙江自然博物院作为浙江省唯一个博物馆入选。该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28万余件(组),年参观量达400万人次。

  浙江自然博物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穿越时空 探索自然”志愿服务项目于2009年8月开始组建,至今已有13年的发展历程。团队主要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专业、浙江大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专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组成等8家高校服务团队和蚂蚁集团1家企业服务团队组成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13年来,累计策划组织620余场亲子活动,受益观众达万余人。

  宁波文博志愿者工作亮点频出,宁波博物院,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2009年以来携手全国各家博物馆,致力于推动博物馆志愿工作的共同发展。以宁波博物院为例,自开馆以来,十五年累计注册志愿者超过5000人。

  据调研报告《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博物馆的高质量运营,离不开志愿者队伍的支持。但由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公益属性,使志愿管理工作长期面临着管理难、可持续性低、内容单一等困境,迫切需要改变。如何处理好博物馆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长期的课题,需要社会各界持之以恒的关注与共建。浙江省内博物馆志愿服务整体情况向好,志愿者与馆方有着良性的工作互动与内容共建意愿。博物馆管理人员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提升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希望能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调动志愿者的参与度,并通过双方的共创共建,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公众对博物馆志愿工作的参与热情不断攀升,对志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招募培训机制、工作管理方式、团队建设模式、志愿岗位设置等方面,新的公众需求和时代变化亚游九游会,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工作专委会代理主任委员、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表示,“借由本次培训班,全国博物馆深度交流博物馆志愿工作实践,畅想博物馆志愿工作的未来,将有力推动中国博物馆志愿事业的创新发展。”

  “博物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志愿者团队,这也是博物馆拥抱社会、服务社会的途径之一。”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除了提供讲解,博物馆志愿者集纳了大量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优秀人才,他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在志愿岗位贡献热和能。自己曾经遇见过一位从事灯光行业的志愿者,对改善博物馆的布光提出极为专业的意见,最终帮助相关博物馆提高了布光的专业程度。

  国内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志愿者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和管理一直是社会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我国将志愿者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雷锋精神结合以后,更多人走上志愿者服务的道路。面对人多、工作内容复杂的问题,如何激励志愿者成为博物馆志愿者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晓平说,作为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和平台的博物馆,也在利用资源,用荣誉激励、授权激励、发展激励、培训激励等各种方式,帮助志愿者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影响更多的人。如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都给志愿者开了专属公众号,授权让他们产出自己的内容,成为很有效的激励手段。相信这些有热情、有爱心、有经历、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发声人。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志愿者学院院长张祖平作了题为“文博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品牌打造方法”演讲报告,他表示亚游九游会,志愿服务项目除了要满足群众当下的急难愁需求外,还要运用专业方法满足群众的提升性需求,引领群众提升健康水平、教育水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引领社区(村庄)提质转型。志愿服务项目是指由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具有明确目标和周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公益服务活动或工作。它是推动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抓手,也是志愿服务组织凝聚力量,优化资源投入,完成使命的载体。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博协博物馆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魏峻作了题为“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概念、方法与评估”演讲,他表示,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起步于20世纪初的实践,并在80年代后在我国博物馆逐渐普及。目前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的重要人力与智力资源,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方法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志愿服务研究中存在实践多于理论、个体案例多于整体研究的特点;即使在已有较多实践的志愿者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概念不清、规范缺乏、水平不一等问题。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任教务处处长、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副教授潘少芳作了题为“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志愿者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演讲,她在演讲中表示,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有关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成为博物馆日常工作要点之一。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团队通过构建合理的内部机制,实现了严谨的管理、丰富的培训、多元的发展、丰硕的收获等,建成了一个有温度的成长型团队,初步实现志愿者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田丰作了题为“新时期博物馆志愿服务怎么做”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志愿服务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要聚焦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要在思路理念上创新、破解难题上创新、载体手段上创新,要建好、用好、管好文明实践基金,完善志愿者保障,不断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

  此外,11月29日,以“致敬志愿者”为主题,彰显文博志愿精神、发扬志愿者风采的晚会在宁波博物院上演华章。同时,以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志愿工作重点项目与实践工作为主题的开放式展览,更是一次行业内鲜活而亲切的“圆桌会议”。